海棠文学 - 历史小说 - 华雄的酱油三国在线阅读 - 第一百一十五章 益州的改革

第一百一十五章 益州的改革

    华雄这个郁闷啊!

    望着小内内背影消失之处,呆愣半晌,腹诽道“这个浪蹄子!简直就是勾死人不偿命啊!我他娘的也是手贱!你说我一次画那么多干嘛啊!这得试到什么时候去啊!煎熬啊!”

    不一会,小内内又换了一套红色的内内出来了,照样各种勾引,各种撩sao,看得华老二是心痒难耐,二难自已。

    就这样一套一套又一套,直看得华雄,撑死了眼睛、饿死了鸟。

    每次受不了扛不住,刚刚欲要图谋不轨之时,都被小内内或用言语激将,或找理由拖延,或硬是滑溜的逃脱了!

    扛啊!捱啊!熬啊!

    终于将所有小内内全都试完了!

    华雄一个饿虎扑食,就将身着薄纱吊带,挂着空裆的小内内拿下了。

    可是!小内内却惊呼了起来“唉呀!夫君你流鼻血了!”

    华雄也感觉到了异样,嘴唇上方像是有两行鼻涕,慢慢流了下来,赶紧拿过锦帕擦拭。

    定睛一看,锦帕之上满是大姨妈!

    华雄为了遮掩自己的尴尬,装作恼羞成怒,责怪道“都怪你!看看为夫忍耐的多辛苦!”

    小内内嗔道“你就是个大呆瓜!实在忍不住了,你就可以不忍了嘛!”

    华雄没好气道“你不是说,没试完之前乱来,就是禽兽吗?”

    小内内“咯咯”笑着,鄙视道“唉!谁能想得到,你竟然连禽兽都不如呢?”

    华雄闻听,白眼一翻,连想死的心都有了!

    不过嘛!最终他还是没舍得死!

    反倒是yin威大发,生龙活虎的,将小内内整了个筋疲力尽、欲仙欲死。

    接下来的日子,华雄一面调教着自己的三个女人,一面雷厉风行的,对蜀中开始了各项改革。

    首先,他在益州的人才培养与储备上,做出了改革。

    谈到人才的培养与储备,自然要对当下的人才选拔制度有所了解。

    那么汉末时期,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?

    追溯历史,夏、商、西周选拔人才,实行的是世卿世禄制。

    战国时期,出现了军功爵制度。

    对此,大家应该都不陌生,强秦的崛起,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,在此我就不再赘述。

    同一时期,兴起的还有“养士”之风,这也可以算做是一种人才储备制度,孟尝君的“鸡鸣狗盗”,便是如此。

    自汉高祖刘邦始,大汉王朝开始了延续至今的察举制。

    其间,随着时间的推移,虽然此制度略有出入,但是均都大同小异。

    基本上,都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地之内,随时考察,选取人才,然后再推荐给上级。

    到了武帝时,察举制度发展到了成熟期,各种规定也相对更加的完善起来。

    察举的科目分为,常科与特科两大类。

    常科就是依照常例,每年举荐一次人才。

    人才的类型有孝廉、茂才(秀才)、察廉(廉吏)、光禄四行。

    特科便是,皇帝针对某方面特别急需的人才,开特例命人举荐人才的方式。

    至于孝廉嘛!

    那就是,从精通儒学的高官及富豪子弟中,选拔而出的道德模范。

    被举孝廉之后,前程远大,升迁较快。孝廉出身的官吏,更被认为是正途、清流。相当于隋、唐之后的进士出身。

    茂才则多为现任官吏,也就是说,茂才便是现任官员中的佼佼者。当下还有不少人,先举孝廉,再举茂才。

    察廉,是指察举廉吏的意思,并不是指孝廉,被举为廉吏者,多为低级吏员。

    光禄四行,指的是质朴、敦厚、逊让、节俭,四种品行,一般由丞相、御史来举荐,范围只在光禄勋属官之內。

    这些制度,听起来极其复杂,很是规范合理的样子,其实早就烂透了!

    人才的选拔,统统要由人来举荐,其中的可cao作性就很大了!

    人都是有利益群体的,与其推荐别人,不如推荐自己人!这就叫做,肥水不流外人田嘛!

    被举荐之人没有名气?

    那就虚张声势!

    没有真才实学,过不了考核那一关?

    那就利益互换!这次你考核我的人放水,下次我考核你的人也放水!

    反正都是士族子弟,搞不好还是亲戚呢?

    搞来搞去还是肥水不流外人田!

    因为这个时期,士族只和士族联姻,寒门子弟很难攀上高枝!门当户对的观念,那简直就是根深蒂固!

    所以,当时的士族与士族之间关系极为密切,互帮互助之行为,蔚然成风。

    “举秀才不识书,举孝廉父别居!”便是当下,人才选拔制度的真实写照。

    正因为华雄,清楚的看到了这些弊端,所以他决心,率先在蜀中展开改革。

    他一方面在轄地内,尽可能多的建立官办学堂,播撒读书种子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,又建立了军事学院、文史学院、格物致知学院。

    从这三所学院毕业之人,他优先录用。当然了,想进这三所学院学习,那也是要经过相关考核的!

    他也曾经想过,就这样将后世的学院制教育方式照搬过来,会不会步子迈的有点大?步子迈的这么大,会不会扯到蛋?

    随后他便释然了!

    也只有这样的分门别类,专业培养,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人才。

    就算是科举制,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,步子大点就大点吧!只要小心些,方法得当,也不一定就会扯到蛋!

    然后,就是对工商业的鼓励,对酿酒、冶铁、铸造等,各种手工业的升级改良。

    依旧大力提倡研发,奖励研发,提高匠人社会地位,将能工巧匠纳入益州科工院。

    最后,开展军屯、民屯,鼓励开荒,轻徭薄赋,兴修水利,建立农业研究所,继续走科技强军、科技兴工、科技兴农的路线!

    当然了,这是一盘大棋,仅仅依靠他一个人,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!

    他将手下的文臣武将,统统调动了起来,卢植、李儒、田丰、沮授、法正等人,抽空还得去几个学院客串教授,身上的担子都是不轻。

    前几日,孙策、颜良、文丑三人,也已经到了,华雄便任命他们为将军,到军中任事。

    孙坚、纪灵、公孙瓒等人,也会抽空去军事学院,教一教行军布阵,战阵武艺。

    益州境内的军民,随之便满负荷,热火朝天的忙碌了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