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文学 - 历史小说 - 绿茶穿成下堂妻后在线阅读 - 第255节

第255节

    偌大的殿里空旷而寂寞,它古老且沧桑,默默地注视着一代又一代帝王从这里走向落幕。

    在这座至高无上的权柄牢笼里, 不论是前朝还是现在,皇权更迭瞬息万变。

    李珣小时候被困在这座牢笼里, 那时候他天天都盼望着长大, 因为长大了才能离开这个吃人的地方。

    可是待他长大后, 却又盼着能回来。

    而今他回来了, 以九五之尊的身份成为了这座牢笼里的主人。

    一道响雷霹雳而下, 附近的闪电照亮了他的脸。

    那张脸是英俊的, 那双眼睛更是清明的, 它直透人心,充满着睿智的狡猾。

    方才他在梦里看到侄儿临死前不甘的眼神,痛苦而绝望。

    也许在死的那一刻, 那个短暂而悲哀的生命才真正悟明白了他这个五皇叔是个怎样的人。

    想要毁一个人其实很简单,惯着,纵着,娇养着,让他飘在云端里。

    看吧,当他在时,所有妖魔鬼怪全都伏跪退却。而当他离开时,魑魅魍魉全都钻了出来。

    那娇惯在云端上的人儿怎么经受得住它们啃噬?

    李珣平静地望着远处翻起的云涌,月白袍衫风雅到极致,然而姣好的皮囊下却隐藏着一颗冷酷心肠。

    待朱大娘取来托孤血书,他漫不经心地伸手接过,好整以暇地打开看了看,淡淡道:“这东西也该烧了。”

    朱大娘:“先帝已去,郎君应尽的职已经尽了,那楚王用美色蛊惑,毒害先帝欲图谋不轨,当该诛杀。”

    李珣勾了勾嘴角,没有说话。

    他垂眸走到烛台前,把托孤血书点燃。

    一股黑烟冒出,他凝视缓慢燃烧的血书。

    从今天开始,压在他身上的枷锁解开了。

    此后没有人能抑制他,天下人也没有道理去指责他。

    他干干净净的,克己慎行,尽忠尽职,继大统乃民心所愿,众望所归。

    血书落入盆中,焚烧成了灰烬。

    闪电雷鸣交加,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滚落,李珣觉得手有些脏。

    朱大娘命人送来清水,他净完手拿帕子擦手。

    不一会儿暴雨沿着屋檐滚落,外头的冷风袭卷着泥土的气息裹挟而来,内侍忙去把殿门掩上。

    李珣又重新坐回桌案前,继续批阅奏章。

    外头风雨大作,雷鸣闪电,殿内却寂静安宁。

    朱大娘在一旁伺候茶水。

    也不知隔了多久,李珣才道:“陈叔他们还有多久才到京?”

    朱大娘笑盈盈道:“三五几日便到了。”

    李珣点头,又问:“张mama可把永春宫收拾妥当了?”

    朱大娘:“收拾妥当了。”

    李珣搁下笔,“二娘是她自小看着长大的,知道她喜好什么,比我们更易讨她欢心。”

    “郎君是有心人,娘娘能嫁郎君,也是福分。”

    李珣抿嘴笑,端起茶碗道:“我打小在这宫里头长大,固若金汤的金笼子,好不容易把她哄进来陪我,若是得罪了,往后我一个人守这牢笼,那得多无趣。”

    朱大娘被这话逗笑了。

    李珣继续道:“咱们得多哄着她,哄着她来陪我守这金笼,一辈子眨眼就过去了。”

    主仆说了会儿话,李珣歇了歇继续看桌上的奏章。

    对于他来说宫里头跟晋王府没什么区别,无非是把晋王府那三十多亩变成了数百亩。

    以前干什么,现在还干什么,即便枯燥乏味,他也习以为常。

    暴雨不知在什么时候悄悄变小了,李珣在数十本奏章中畅游。

    有时候看到某官员讨巧卖乖,他会会心一笑,有时候看到弹劾,会认真思考。

    这是他自己讨来的差事。

    他热衷于掌生杀大权的快感,热衷于那些琐碎民生,更热衷看到海晏河清,愿意为它们燃尽自己的一生,去成就理想中的王国。

    属于他李珣缔造出来的强大王国。

    而今天,他的抱负与理想正式开启了。

    第179章  番外:归京

    《归京》

    夏日蝉鸣疯叫。

    林秋曼在老陈的护送下平安归京。

    坐在马车里, 听着周边熟悉的声音,她的心情是雀跃的,我胡汉三又回来了!

    抵达皇城华清门, 莲心搀扶她下马车。

    朱大娘和张氏等人已经在门口候着了, 见她平安归来,众人齐齐跪礼。

    林秋曼抑制着激动走进华清门, 却见李珣一身常服站在里头,身后的华盖仪仗宫女内侍一堆, 很是威仪。

    那人眉眼如昔, 头戴玉冠, 一身利落的牙色圆领窄袖袍衫, 身姿挺拔,仪态风流, 跟在晋王府时没什么两样。

    李珣朝她伸手。

    林秋曼失了仪态,兴奋地跑上前扑进他的怀里,连礼仪都忘了。

    熟悉的松木香与橙花香交融, 周边的宫女内侍皆垂首回避。

    李珣把头埋入她的颈项,那抹馨香是他贪恋的, 把这个女人踏踏实实地搂在怀里, 他才觉得心里头安稳了。

    她平安回来了, 被他哄了进来, 以后再也出不去。

    朱大娘和张氏对望一眼, 抿嘴笑。

    她们都盼望两人能好好的, 长长久久, 相亲相爱,因为这一路过来委实不易。

    也不知过了多久,李珣才松开了她, 垂眸睇她道:“一路过来可还平安?”

    林秋曼点头,“平安。”顿了顿,“殿下平安吗?”

    有人提醒道:“娘娘得唤陛下。”

    林秋曼看了会儿李珣,“我偏要唤五郎。”

    李珣笑道:“极好,二娘的五郎。”

    这话把林秋曼哄高兴了。

    二人共乘一辇回永春宫,路上李珣握着她的手,说道:“我把宫里头的所有井都打捞过,若是有脏东西的,全都捞起来封了。”

    林秋曼看着他没有说话。

    李珣继续道:“前些日遣散了一批宫人,放她们归家自寻生路,耗在这里头白养着也不是个法,你觉得如何?”

    林秋曼眼带笑意,“极好。”

    李珣垂眸,轻轻摩挲她的手指,“前朝的那些宫妃老弱病残总得继续养着,全都安置在寿安宫那边,你莫要过去,眼不见心不烦。”

    林秋曼点头。

    李珣吻了吻她的手,温言道:“我给你挣了一座更大的金笼,你可后悔进来陪我?”

    林秋曼眨巴着眼睛,盲目乐观道:“五郎在哪里,二娘就在哪里。”

    李珣凝视她,有时候他爱极了她的天真。

    他常年累月被深宫侵蚀,深知里头的苦楚,她却生机勃勃,仿佛在她的眼里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。

    哪怕再不痛快,也会很快就爬起来。

    他需要她身上的那股子莽劲儿,鲜活的,灵动的,总能在他腐朽的生命里开出一朵花来。

    见他久久没有说话,林秋曼问:“我说错话了吗?”

    李珣幽幽道:“没有,我高兴。”

    林秋曼半信半疑。

    李珣亲昵地蹭了蹭她的额头,“我高兴有你陪伴,毕竟这里头给我的记忆都是不大痛快的。”顿了顿,“可是你来了,有你在,我便觉得日子更有盼头。”

    “哄我。”

    “哄你作甚,就算是哄你,也是真心实意地哄你。”

    抵达永春宫,二人从辇乘下来。

    林秋曼好奇地走进去打量,里头的宫女内侍皆伏跪参拜。

    李珣道:“往后这里便是你的寝宫,张mama和莲心依旧伺候你。方嬷嬷是宫里的老人,若有疑问可问她。”

    林秋曼问:“那五郎住哪里?”

    李珣:“崇光殿。”又道,“离这儿也不远。”

    说完拉着她的手,走到桌案前,上面摆放着宝册宝印,“后宫的诸多琐碎往后皆由你掌管,你曾当过家,应该难不了你。”

    林秋曼好奇地拿起来看,歪着头问:“有女郎吗?”

    李珣抿嘴笑道:“没有,往日府里的那些人用惯了的,皆进宫来了。”

    “那陈管事呢?”

    “这是内廷,规矩还是不能坏的,他只能在前殿。”

    换了一个新环境,林秋曼还是觉得不太习惯,忍不住道:“这里头死了不少人吧?”